電動汽車車主,快來收藏充電地圖標注!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綠色清潔無污染,噪音還小,國家也大力提倡。但電動汽車“一腳”踏進鄭州市場后,卻遇到了諸多較為尷尬的局面——很多買了電動汽車的市民,充電時只能像電動自行車一樣采取“飛線”模式,政府建設的免費公共充電樁卻少人問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車主對鄭州市區公共充電樁的分布還不甚了解。為此,大河報記者采訪相關部門,給廣大電動汽車司機提供了一份免費充電地圖標注。
尷尬: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認識不足,充電亂象多
家住鄭州市紅專路的王女士,在鄭東新區CBD附近上班,一直想買輛純電動汽車,但又有些猶豫。她表示,主要是因為電動汽車續航時間短,充電又太難,單位和小區均無充電設施,缺乏安全感。
鄭州一4S店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很多新能源車都是220伏電壓,家用電即可充電。市民邵先生告訴記者,他就經常在林科路上見到一輛比亞迪唐從十幾層樓上扯線下來在路邊充電,感覺很危險。
其實,雖然家用電可給電動汽車充電,但充電時還要看室內電壓的高低,如果超過限定電壓,就很容易發生電氣火災。所以在使用前,最好看下電動汽車的充電說明書,對比一下自家的額定電壓,看看是否在范圍內。需要注意的是,在戶外扯線進行充電時,如遇雷電雨天等惡劣天氣,也會有漏電的風險。
現狀:公共充電樁遇冷VS小區自建充電樁火爆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大力推廣,充電樁發展也勢在必行。據國家電網鄭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鄭州已投用31臺全新公共充電樁,但卻是有人建無人用。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7月27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位于二七區興華北街大商新瑪特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充電車位,只見8個公共充電樁前停的全是燃油車,并沒有見到任何電動汽車。記者在路邊等了近兩個小時,也未見有人前來充電。“我在這里看停車位已經大半年了,從來沒看到有人用充電樁。”看車師傅王大爺對記者說。
下午5點,記者來到中原區淮河路9號的公共充電樁,這里的4臺公共充電樁均處于閑置狀態。據附近一家煙酒店的老板介紹,平時基本上沒見過有電動汽車前來充電。
8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鄭東新區高鐵東站的充電樁網點,發現12臺充電設備全部閑著。據工作人員介紹,此處的充電樁2010年就已建成,但是知道的人卻不多,每天來這里充電的人斷斷續續的。隨后,記者來到了永平路第二小學門口的兩處充電樁前,也沒見有人來此充電。
而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小區充電樁的火爆。海馬小區的地下一層有物業自建的3臺電動汽車充電樁,平時總是很繁忙。業主陳女士告訴記者,小區自帶的充電樁會讓人感到很貼心,沒電了插上電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不用東奔西走,很是方便。
說法:公共充電樁設置可以激發市場需求
公共充電樁為何有人建沒人用?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由于車主對公共充電樁的分布情況了解不足,才造成了社會資源閑置的現狀。
據國家電網鄭州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鄭州是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建設公共充電樁,以此來激發市場需求,但河南本地卻缺乏政府補貼刺激,新能源汽車發展肯定會受限制,如果僅僅靠市場發展,是形不成氣候的。
記者從省工信部門了解到,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迅猛增長態勢,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注冊登記的純電動汽車已達33.2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達25.1萬輛。據了解,河南省有各類新能源汽車5萬多輛,預計未來5年全省將達到20萬輛。“數據看似喜人,但實際上與此相對應的充電設備卻不是很多,現實中很多小區都沒有充電設備。”不少車主感嘆道。
發展:鄭州出臺文件扶持電動汽車市場
安裝充電樁,對技術和成本的需求都并不高,但想要在社區里推廣,卻還存在不少困難。鄭州一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車位“一位難求”,很多人買不到也租不到車位,在這種環境下,實在是顧不上考慮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安裝。此外,雖然車主也可以自己申請安裝充電樁,但由于空間限制、小區管理不便等問題,導致安裝并不順利。
今年,鄭州市有關部門出臺文件,將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文件規定,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其中不少于2%的車位應與住宅項目同步建設完成充電設施,達到同步使用要求;新建大于2萬平方米的商場、賓館、醫院、辦公樓等大型公共建筑停車場和社會公共停車場,具有充電設施的停車位應不少于總停車位的10%,同步建成并達到同步使用要求。
鄭州市區充電樁一覽表
地址
充電樁數量
鄭州市管城區商都路與中興南路交叉口西南角(鄭州高鐵東站南1000米)
10臺交流、2臺直流
鄭州市二七區廣場南路與興華北街交叉口(西50米路南)
8臺交流
鄭州市龍柏里6號(龍柏里與冬青街交叉口南50米路東)
3臺交流
鄭州市金水區優勝南路26號(國奧大廈)
3臺交流
鄭州市二七區建設東路21號(醫學院立交橋西200米路北)
5臺交流
鄭州市鄭東新區永平路與東風南路交叉口西200米路北
2臺交流
鄭州市中原區淮河路9號路北(力源賓館)
4臺交流
鄭州市管城區商英二街與商英南街交叉口西北側
3臺交流
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15號(金典醫院東側)
3臺交流

家住鄭州市紅專路的王女士,在鄭東新區CBD附近上班,一直想買輛純電動汽車,但又有些猶豫。她表示,主要是因為電動汽車續航時間短,充電又太難,單位和小區均無充電設施,缺乏安全感。
鄭州一4S店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很多新能源車都是220伏電壓,家用電即可充電。市民邵先生告訴記者,他就經常在林科路上見到一輛比亞迪唐從十幾層樓上扯線下來在路邊充電,感覺很危險。
其實,雖然家用電可給電動汽車充電,但充電時還要看室內電壓的高低,如果超過限定電壓,就很容易發生電氣火災。所以在使用前,最好看下電動汽車的充電說明書,對比一下自家的額定電壓,看看是否在范圍內。需要注意的是,在戶外扯線進行充電時,如遇雷電雨天等惡劣天氣,也會有漏電的風險。
現狀:公共充電樁遇冷VS小區自建充電樁火爆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大力推廣,充電樁發展也勢在必行。據國家電網鄭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鄭州已投用31臺全新公共充電樁,但卻是有人建無人用。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7月27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位于二七區興華北街大商新瑪特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充電車位,只見8個公共充電樁前停的全是燃油車,并沒有見到任何電動汽車。記者在路邊等了近兩個小時,也未見有人前來充電。“我在這里看停車位已經大半年了,從來沒看到有人用充電樁。”看車師傅王大爺對記者說。
下午5點,記者來到中原區淮河路9號的公共充電樁,這里的4臺公共充電樁均處于閑置狀態。據附近一家煙酒店的老板介紹,平時基本上沒見過有電動汽車前來充電。
8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鄭東新區高鐵東站的充電樁網點,發現12臺充電設備全部閑著。據工作人員介紹,此處的充電樁2010年就已建成,但是知道的人卻不多,每天來這里充電的人斷斷續續的。隨后,記者來到了永平路第二小學門口的兩處充電樁前,也沒見有人來此充電。
而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小區充電樁的火爆。海馬小區的地下一層有物業自建的3臺電動汽車充電樁,平時總是很繁忙。業主陳女士告訴記者,小區自帶的充電樁會讓人感到很貼心,沒電了插上電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不用東奔西走,很是方便。
說法:公共充電樁設置可以激發市場需求
公共充電樁為何有人建沒人用?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由于車主對公共充電樁的分布情況了解不足,才造成了社會資源閑置的現狀。
據國家電網鄭州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鄭州是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建設公共充電樁,以此來激發市場需求,但河南本地卻缺乏政府補貼刺激,新能源汽車發展肯定會受限制,如果僅僅靠市場發展,是形不成氣候的。
記者從省工信部門了解到,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迅猛增長態勢,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注冊登記的純電動汽車已達33.2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達25.1萬輛。據了解,河南省有各類新能源汽車5萬多輛,預計未來5年全省將達到20萬輛。“數據看似喜人,但實際上與此相對應的充電設備卻不是很多,現實中很多小區都沒有充電設備。”不少車主感嘆道。
發展:鄭州出臺文件扶持電動汽車市場
安裝充電樁,對技術和成本的需求都并不高,但想要在社區里推廣,卻還存在不少困難。鄭州一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車位“一位難求”,很多人買不到也租不到車位,在這種環境下,實在是顧不上考慮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安裝。此外,雖然車主也可以自己申請安裝充電樁,但由于空間限制、小區管理不便等問題,導致安裝并不順利。
今年,鄭州市有關部門出臺文件,將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文件規定,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其中不少于2%的車位應與住宅項目同步建設完成充電設施,達到同步使用要求;新建大于2萬平方米的商場、賓館、醫院、辦公樓等大型公共建筑停車場和社會公共停車場,具有充電設施的停車位應不少于總停車位的10%,同步建成并達到同步使用要求。
鄭州市區充電樁一覽表
地址
充電樁數量
鄭州市管城區商都路與中興南路交叉口西南角(鄭州高鐵東站南1000米)
10臺交流、2臺直流
鄭州市二七區廣場南路與興華北街交叉口(西50米路南)
8臺交流
鄭州市龍柏里6號(龍柏里與冬青街交叉口南50米路東)
3臺交流
鄭州市金水區優勝南路26號(國奧大廈)
3臺交流
鄭州市二七區建設東路21號(醫學院立交橋西200米路北)
5臺交流
鄭州市鄭東新區永平路與東風南路交叉口西200米路北
2臺交流
鄭州市中原區淮河路9號路北(力源賓館)
4臺交流
鄭州市管城區商英二街與商英南街交叉口西北側
3臺交流
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15號(金典醫院東側)
3臺交流